
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推进,使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逐渐成为企业和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ESG披露逐步规范化和强制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ESG规范和要求,调整企业自身的行动准则和发展策略,由此形成全新的商业生态体系。具体到我国物流业,也正在进行绿色物流生态的建设与进化。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逐渐成为企业和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各个行业都开始向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型发展。具体到物流行业,政策管理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产业发展层面都积极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力,绿色物流生态系统建设已经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启动。
毫无疑问,构建绿色物流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以相关政策和法律约束物流企业管理,在宏观层面制定物流发展相关规划,使绿色物流能更好地发展创新。
在技术创新上,绿色物流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新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创新发展,实现绿色物流技术从研发到实践的有效衔接,把高科技物流产品推向物流企业,在物流企业运作中实现信息反馈,为绿色物流技术研发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在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上,绿色物流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发展规划、技术研发等因素都应纳入绿色物流生产和管理中,使绿色物流生态体系不断调整结构,发挥节能高效的特点。
纵览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货物运输途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打造绿色物流的过程中,绿色货运成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尤其是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备受瞩目。
在“双碳”背景下,国务院在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021年工信部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纳入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本次试点总体推广目标为推广换电车辆10+万辆、换电站1000+座,其中包括突破换电产品关键技术,打通基础设施审批流程,建立换电汽车监管平台,健全换电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换电模式产业生态,构建换电政策支持体系。
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广应用新能源,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应用。2022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中的推广应用,并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出台《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加快推动城市货运配送体系绿色低碳发展。
交通运输部正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中的应用
在7月初举行的郑州国际物流展期间,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甘家华对外透露了“城市绿色城市货运示范工程”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7个城市完成示范工程,工程涉及24个省、16个省会城市、38个中心城市,覆盖城市人口达4.7亿,取得突出成果。
据他介绍,我国政府对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自2010年启动,至2023年退出,历经13年圆满完成使命和任务,新能源货运物流产业已经初成气候。目前,整个行业进入政策换挡、供给迭代、动力转化的新时代。
绿色物流需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运用,以实现整个工作流程低碳化、绿色化,最终达到绿色生态目标。物流作业包括包装、加工、仓储、装卸、运输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整个物流作业环节有诸多可创新的点。
例如,针对货运运输环节,除新能源物流车被大面积应用外,各家物流货运公司还通过各种全新信息技术、智能化调度平台等优化运输路径,提高送货效率,减少排放,全面实践绿色发展理念。
在物流仓储作业环节,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和技术被应用。如高密度的存储设备、高效率的自动化分拣系统、高智能和柔性的智能机器人搬运和分拣系统等,在商贸流通、生产制造等场景中被应用。这些技术极大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能力和运作效率,并对不断发展的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形成支撑。
在物流作业包装环节,多家快递物流企业推出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用可回收包装产品替代传统纸盒或塑料袋。可回收包装箱使用拉链代替封箱胶带,易于开启、折叠、防盗,最重要的是可重复使用数百次,可大幅减少快递废弃包装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
可回收包装箱
企业作为商业的主体,其整个经营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就是追逐利益。因此,必须有恰当的制度安排或商业模式使得企业在建设绿色生态系统体系建设时有利可得,以此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随着ESG(环境、社会、治理)披露制度愈发完善和规范,正成为引领企业绿色生态建设的有力工具。
如今,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作为投资主力的金融机构对ESG数据的要求更高,并且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途径引导大中小企业主动披露ESG信息,从而获得更普惠、更精准、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2年ESG相关报告,占比34%。较上年的1112家ESG披露企业,净增近600家。在物流细分市场,除央企已被强制要求进行ESG披露外,京东、顺丰、菜鸟等多家大型物流企业也开始进行ESG信息披露。物流企业大力投资建设绿色生态体系,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结构重组、发展、革新。
企业积极进行ESG信息披露,既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支持,从长远来看更是进军未来市场的入场券。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环保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碳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起绿色贸易壁垒。因此,如果我国企业要进军这些市场,绿色生态建设是必备条件之一。
ESG作为一种综合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框架体系和经营理念,被看作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的深刻变革。事实上,ESG不只是一个指引或一个报告,更是一项行动,体现着企业的价值与温度。在ESG理念的影响下,物流行业正迈入从“拼速度”到“拼绿色”的转型发展之中。
在建设绿色物流生态体系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仍是成本问题。例如,可回收物流包装箱的使用,其制作成本和回收成本相比传统包装仍然较高,因此难以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不过,我们相信,在全球经济和市场全面转向绿色环保的趋势下,绿色物流生态体系带来的未来收益潜力非常大,这种收益起初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积累、经营持续发展,相关效益会有一个爬坡发展的过程。
全面改革物流运行机制,建设绿色物流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这一大趋势已经形成。物流企业应当打开创新思路,加强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大胆投入到新的体系中去。相对于传统物流体系,绿色物流生态体系的创新除内部子系统升级外,也包含要依托外部社会环境、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物流发展体系。
这一新体系应注重环保效能与经济效能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形成经济与环境效益互促双赢的局面。绿色物流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能够实现社会整体系统相互契合,逐步融入社会并成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融合共建,形成经济与环境系统双循环,从而建立全新的绿色生态系统。
内容转载自来快递物流与应用,微信公众号,2024快递物流展周彬整理发布!